当前位置: 主页 > 岐黄文化 > 中华药材

根茎类中药材——防风

发布时间:2024-09-13 10:01:02 人气: 作者:小编

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防风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防风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防风


  • 【名称】:
  • 防风
  • 【英文名】:
  • Divaricate Saposhnikovia Root
  • 【拼音】:
  • Fánɡ Fēnɡ
  • 【别名】:
  • 铜芸(《本经》),茴芸、茴草、百枝、闾根、百蜚(《吴普本草》),屏风(《别录》),风肉(《药材资料汇编》)。
  • 【药材类别】:
  • 根茎类
  • 【性味】:
  • 味辛;甘;性微温。
    ①《本经》:味甘,温。
    ②《别录》:辛,无毒。
    ③《药品化义》:气和,味甘微辛,性微温。
    ④《本草再新》:味辛,性平,无毒。
  • 【归经】:
  • 入膀胱、肺、脾经。
    ①《珍珠囊》:太阳经本药。
    ②《汤液本草》:足阳明胃、足太阴牌二经之行经药。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 【入药部分】:
  •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 【产地和分布】:
  •   野生于丘陵地带山坡草丛中,或田边、路旁,高山中、下部。生于草原、丘陵和多古砾山坡上。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南等地。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体无毛。根粗壮,茎基密生褐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茎单生,2歧分枝。基生叶三角状卵形,长7~19厘米,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条形至披针形,全缘;叶柄长2~6.5厘米;顶生叶简化,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5~9,不等长;总苞片缺如;小伞形花序有花4~9朵,小总苞片4~5,披针形;萼齿短三角形,较显著;花瓣5,白色,倒卵形,凹头,向内卷;子房下位,2室,花柱2,花柱基部圆锥形。双悬果卵形,幼嫩时具疣状突起,成熟时裂开成2分果,悬挂在二果柄的顶端,分果有棱。花期8~9月;果期9~10月。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 【注意事项】:
  • 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干姜、
    藜芦、白蔹、芫花
    ②《唐本草》:畏
    萆薢
    ③《本草经疏》: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④《得配本草》: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
  •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
    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
    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
    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
    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
    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
    ⑦王好占:搜肝气。
    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
    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 【附方】:
  • ①治风邪伤卫,有汗恶风:防风、荆芥、葛根。(《症因脉治》防风汤)
    ②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风湿热上塑损目,及脑痛不止:川芎五钱,
    柴胡七钱,黄连(炒)、防风(去芦)、羌活各一两,炙甘草一两五钱,黄芩三两(去皮,锉,一半酒制,一半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匕,于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临卧,如苦头痛,每服加细辛二分。(《兰室秘藏》清空膏)
    ③治偏正头风,痛不可忍者:防风、
    白芷各四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如牙风毒,只用茶清为丸,每服一丸,茶汤下。如偏正头风,空心服。如身上麻风,食后服。未愈连进三服。(《普济方》)
    ④治风热拂郁,筋脉拘倦,肢体焦痿,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等症:防风、
    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栀子各-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宜明论方》防风通圣散)
    ⑤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防风一(二)两(去芦头,微炒),
    地龙二两(微炒),漏芦二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防风散)
    ⑥治痈疽最难收口者:防风、白芷、甘草、赤芍、川芎、归尾各二钱,雄猪蹄一节。加连须
    葱白五根,用水三大碗煎,以绢片蘸水洗之,拭干,然后上药,其深曲处,以羊毛笔洗之。(《外科十法》防风汤)
    ⑦治一切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防风(去叉)、蝉壳、猪牙皂荚(酥炙,去皮、子)各一两半,天麻二两。上四味捣为细末,用精羊肉煮熟捣烂,以酒熬为膏,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荆芥酒或茶汤下。(《圣济总录》防风丸)
    ⑧治破伤风及打扑伤损:
    天南星(汤洗七次)、防风(去叉股)各等分。细末。如破伤以药敷贴疮口,然后以温酒调下一钱。如牙关急紧,角弓反张,用药二钱,童子小便调下,或因斗伤相打,内有伤损之人,以药二钱,温酒调下。(《本事方》玉真散)
    ⑨治自汗: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三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服。(《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⑩治盗汗:防风五钱,川芎二钱半,
    人参一钱二分半。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米饮调下。(《世医得效方》防风散)
    ⑾消风顺气,治老人大肠秘涩:防风、
    枳壳(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简便单方》)
    ⑿治崩中:防风去芦头,炙亦为末,每服二钱,以面糊、酒调下,更以面糊、酒投之。(《经验后方》)
    ⒀治霉菌性阴道炎:防风、大戟、
    艾叶各五钱。水煎,熏洗,每日一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

(内容来源:中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