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学习交流会暨中医国家标准项目审查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1-06 15:54:52 人气: 作者:小编
为加强对中医药标准化重大部署的学习研讨,进一步推进国家标准项目制定工作,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近日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学习交流会暨中医国家标准项目审查会。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朱立国院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国辰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军中医研究所所长杨明会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唐旭东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法规与标准处陈沛沛三级调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苏钢强会长、梁杰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陈俊峰副秘书长,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体委员、委员代表、秘书处工作人员以及《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等4项国家标准起草组成员共计80余人线上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副主任苏祥飞主持。
张伯礼在讲话中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特别是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在发展核心科技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掌握标准制定话语权至关重要。本次会议研讨的标准既包含行业所需要的基础类标准,也包括了少数民族医药相关国家标准项目,对于完善中医国家标准体系,加快少数民族医药标准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陈沛沛从制定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向全体委员解读了《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 年)》,与会议专家针对解读内容进行了学习交流。朱立国表示,标准化工作是中医药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中医的诊疗行为可以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质量,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感、获得感。唐旭东表示,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要跟创新紧密结合,注重向纵深推进,因此需要做好专科标准体系的构建以及临床技术标准的制定。郭义表示,应重视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将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化有机结合、数字化转型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内容,设计推出落实措施。高颖表示,中医药标准化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应加强标准宣传及评估反馈,更好地推动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赵霞表示,要做好标准的修订及推广工作,提升标准在临床应用上的便捷性,并建议遴选一批成熟的标准化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工作进程。
《中医药 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国家标准项目组汇报了国家标准起草过程、主要技术内容和征求意见处理情况。《蒙医疾病分类与代码》与《藏医名词术语》项目组分别围绕着国家标准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技术要求和实施过程等内容进行了汇报。全体委员围绕标准内容及起草情况进行了认真审查,针对标准名称、术语内容、编码规范性以及少数民族医药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经全体委员审查投票,《中医药 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2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通过发布审查,《蒙医疾病分类与代码》《藏医名词术语》2项国家标准建议项目通过立项审查。
(内容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